





急诊科是一支医护队伍中的“急先锋”和“特种部队”,承担着急危重病、疑难杂症和重大灾难、事故伤病员的救治工作。在清远市中医院急诊科,有着一支优秀的青年急救团队,是我市医疗战线上一支以特别能吃苦、能战斗、能奉献而著称的青年集体。这支团队目前有39人,35岁以下青年30人,占总人数的76.9%,平均年龄30岁。
该科室继2003年荣获“广东省青年文明号”称号以来,还于2009年顺利通过了省卫生厅启动的“青年文明号星级动态管理”并获得了“星级动态管理二星级”称号。这是清远市卫生系统唯一一家获得“省级青年文明号”的医院,青年文明号的成功创建也带来了许多利民的服务。
清远市急诊科严格按照创建实施细则,结合医院工作特点,以“青年文明号”的标准严格要求自我,提出了“不是无所不能,但一定竭尽所能”的创建口号,围绕“杏林春满情暖北江”的创建主题,始终秉承“创文明窗口,做青年急救先锋”的创建目标,制订和落实了岗位行为规范、考核方案、服务承诺、奖励实施细则、计划安排等制度。
“广东省青年文明号”标准细,要求高
“青年文明号”的创建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据悉,市中医院自1999年率先在我市卫生系统成功创建“清远市青年文明号”后,2003年,在抗击非典的特殊时期,又成功创建了“广东省青年文明号”。
据清远市中医院办公室主任王晶选介绍,“青年文明号”在各个系统都有开展,但卫生系统的“青年文明号”最为最严格,其标准细,要求高。相对于其他行业,卫生系统的青年文明号有1-5五个星级,每个级别有着不同的标准,每两年进行一次审核。
在2003年至今的10年时间里,急诊科顺应“青年文明号”活动内涵不断进行创新发展。引进先进管理理念如:RCA、FMEA、CQI等,优化管理结构,完善流程,确保病人安全;在技术上,在巩固加强原有急救技术外,还将急性心肌梗塞院前急诊溶栓、快速性心律失常的程控刺激治疗术,紧急心脏起搏器置入术等前移至院前急救,大大提升心梗病人急救存活率;在服务上,履行“三动三不动”服务理念,即病人不动医护动,病人不动信息动,病人不动管理动。满足患者一站式就医的需求;在环境上,优化科室布局及便民利民设施。
在参评队伍的建设上,该院着重考虑队伍人员素质、年龄结构以及科室带头人的学历、职称、科研能力、团队组织能力等。目前,该院急诊科护士长钱丹就是这个队伍的核心人物,她是全清远市唯一受广东省卫生厅认证的“高级外科专科护士”,“国际造口治疗师”,是广东省内仅有少数拥有双专科护理文凭证书的护士。
特色服务:为患者开设“绿色通道”
市中医院急诊科提出“以病人为中心,一切为了病人”的服务理念,开展便民、利民、为民活动,开设了“省青年文明号”特色服务:设立清远市中西医结合急救绿色通道。为危重患者提供快捷高效的服务流程,打破抢救过程中可能发生在实践、科室协作方面的瓶颈,直接、通畅、便利地为危急重患者服务,提高抢救成功率。绿色通道对情况紧急的患者,救治时实行“三先三后”原则,即先诊治后挂号,先用药后付款,先抢救后签字。保证“三优先”,即就诊优先、检查优先、治疗优先。
在医院的支持下,“绿色通道”24小时畅通,使病人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充分的评估、诊断和治疗,提高了病人的抢救成功率。2011年至2013年上半年,科室共接诊病人51,847人次,抢救急、危、重症患者178人次,抢救成功率达86.7%。
此外,该科还积极开展青年志愿者医疗下乡义诊、助学活动,参加院党委、团委组织的“健康直通车---青年志愿者医疗下乡义诊”、学雷锋、青年志愿者助学筹等公益性活动。
医德医风建设:对病人合理要求有求必应
急诊科是医院的一个窗口,每天面对烦琐大量的工作,还时常面对急、危、重病人,甚至还有一些诸如酒醉、吸毒等无理取闹的病人,在接诊这些病人时,医生和护士总是坚守着自己创建的承诺。
市中医院急诊科提出了“举止文明,态度温和,不用文明禁语”、“经常巡视打针的患者,及时掌握患者所需,提供人性化服务,加强与病人沟通,不推诿病人”、“恪守医德,拒收各种形式的‘红包’、回扣、礼品,杜绝以医谋私,爱护尊重病人“等服务承诺,对病人合理要求有求必应。
从回收的病人满意度调查看,病人对科室综合满意度为94.5%,医生和护士以自己的行动,无愧于“白衣天使”的荣誉称号。2011年至今两年来,他们受到患者表扬信2封,口头表扬12次,拾金不昧8起,价值5259.5元,拒绝回报。
医院除了有医德规范实施细则外,还设立了医德医风奖励基金奖励实施细则,对规范医德行为奖罚分明,有助于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
清远市中医院急诊科不仅以高尚的医德、精湛的技术、优质的服务为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保驾护航,还用青春的誓言、扎实的行动在医院整体跨越式的发展中谱写出青年文明号的壮美华章!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