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管结石频频作怪,微创“ERCP”巧妙化解
  • 发布时间:2021-02-20
  • 来源:本站原创
  • 作者:毛文昕
  • 点击数:

胆管结石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一般以慢性、反复发作腹痛为主要症状,严重者可致胆管炎、感染性休克。胆管结石最常见的治疗方法是外科手术,包括剖腹手术或腹腔镜治疗,以及内科保守治疗。然而,随着近几十年消化内镜的不断发展,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简称ERCP)已成为首选治疗方法。


多学科合作ERCP显“威力”,为患者解除痛苦

不久前的一个冬日夜晚,脾胃病科病区的宁静被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打破,急诊来电,收治一位上腹痛伴恶心呕吐8小时的老年女性患者,考虑急性胰腺炎。经查看后发现患者是一位体型偏瘦的老太太,全身皮肤及巩膜轻度黄染,上腹部压痛阳性,反跳痛可疑阳性,墨菲氏征阳性,上腹部CT结果提示胆囊结石伴胆囊炎,急性胰腺炎。

结合患者症状、体征及相关检验和检查结果病情逐渐明确,诊断考虑为胆源型胰腺炎,存在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指征,在征得患者及家属同意后,消化内镜中心副主任医师冯祥兴带队,在放射科和麻醉科共同协助下,为患者实施静脉全身麻醉下ERCP,并同时实施EST(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及EPBD(内镜下Oddis括约肌扩张术)治疗,术中可见胆总管多发泥沙样结石及灰绿色胆汁流出,手术顺利完成。术后继续以抗感染、护肝降酶、抑制胰腺分泌及补液支持等对症治疗,患者术后第2日即无腹痛、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继续药物对症治疗,术后第3日,患者恢复良好,黄疸症状完全消退,复查转氨酶和感染指标基本恢复正常,胆红素及胰腺炎两项均正常,患者顺利出院。

无独有偶,上述胆源性胰腺炎患者刚做完手术2天,脾胃病科病区又接诊一位上腹痛伴恶心呕吐半天的青年女性,既往有胆囊结石伴胆囊炎并行胆囊切除术病史。接诊医生本以为是简单的急性胃炎,详细检查后发现,患者中上腹压痛阳性,右上腹压痛也很明显,反跳痛尚不明显。患者上腹部CT检查结果提示,肝内外胆管扩张,胆总管扩张,直径约12mm,胆总管下段多发结石,结合患者症状、体征及相关检验和检查结果,诊断为胆总管多发结石并胆管炎,同样为ERCP的适应症。经患者及家属同意后,祥兴副主任医师再次带领队伍,协同我院放射科和麻醉科团队,经全身静脉麻醉下实施ERCP,同时实施行EST、气囊导管取石术、ERBD(胆道支架引流术)治疗,解除了患者的痛苦,患者病情好转,顺利出院。



ERCP,为何被誉为“皇冠上的明珠”?


胆管结石频频作怪,ERCP巧妙化解,那胆管结石和ERCP到底是什么呢?

胆管结石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多为慢性起病、急性发作,病因比较复杂,常有胆囊炎、胆囊结石及反复胆道感染病史,多在进食油腻食物后发作,一般以慢性、反复发作腹痛为主要症状,严重者可致胆管炎、感染性休克。

胆管结石与胆囊结石不同,即使没有症状也建议临床处理,以免结石嵌顿引起严重的胆管炎或胆源性胰腺炎,临床上可选择外科手术及ERCP两种方法,而ERCP具有不开腹、创伤小、恢复快、可重复性等优势,现已被临床以及患者广泛接受,但 ERCP 是内镜四级手术,操作难度大、手术风险高,被誉为消化内镜诊疗“皇冠上的明珠”。



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简称ERCP)

ERCP是指将十二指肠镜插至十二指肠降部,找到十二指肠乳头,由活检管道内插入造影导管至乳头开口部,注入造影剂后X线摄片,以显示胰胆管的技术,在ERCP基础上可结合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胆总管结石取出术、内镜下鼻胆汁引流术(ENBD)、内镜下支架置入术等介入治疗,可用于临床常见的胆总管结石、梗阻性黄疸、胆源性胰腺炎及化脓性胆管炎等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ERCP适应症:

1.胆总管结石的诊断和治疗。

2.胆管良恶性狭窄的诊断和治疗。

3.胰腺疾病,包括急性胆源性胰腺炎、微结石与胆泥、胰腺分裂症、Oddi括约肌功能障碍、胰管破裂和胰瘘、胰腺良恶性肿瘤、慢性胰腺炎、自身免疫性胰腺炎、胰腺囊肿等的诊断和治疗。

ERCP禁忌症:

1.全身情况极度不良的患者。

2.内镜无法操作的情况(上消化道狭窄、梗阻)。

3.心肺功能不全、凝血功能障碍或长期服用抗凝药者。



ERCP后注意事项:

建议选择一些纤维含量高的蔬菜和水果,少吃或不吃食用油炸烧烤、高胆固醇、高糖、高盐的食物,戒除烟酒,注意休息,劳逸结合。因为胆总管结石有复发的可能性,所以要定期复查,有症状要及时就诊。


延伸阅读

如何预防胆管结石?


1.控制体重:维持正常体重,或在超重、肥胖人群中进行积极减重来实现。


2.坚持运动:运动对于胆系结石的预防可起到积极的作用,能够明显降低有症状结石的发生率。


3.规律进食:一日三餐规律进食,使胆囊内的胆汁得以定时排出,不至于过度浓缩,以防止胆系结石的形成。


4.按时吃早餐:正常吃早餐,吃进去的食物会刺激胆囊收缩,促进胆汁排泄,使胆囊内胆汁中的胆固醇饱和度降低,结石不易形成。


5.避免高脂肪、高热量、过甜食物:高脂肪、高热量等食物,使机体代谢紊乱,剩余营养聚积在体内导致肥胖,血和胆汁中胆固醇浓度偏高,导致胆囊内胆汁比例失调,易形成结石。


6.多食含纤维素、维生素C丰富的食物:高纤维素(蔬菜水果)有助于降低疏水性胆汁酸含量,改善胆固醇代谢,可预防结石的形成。增加维生素C、含钙饮食的摄入也可降低胆系结石发生率。


7.素食者应适当补充卵磷脂:一些素食者摄入卵磷脂不足,素食中过多的纤维素妨碍了肠道对胆汁酸的重吸收,使胆汁中胆盐、卵磷脂比例减少,易形成胆系结石。素食者适当补充卵磷脂,可预防结石形成。含卵磷脂丰富的素食,有:核桃(每日2~3个为宜)、牛奶、大豆、葵花子、谷类、芝麻、海带、蘑菇、山药、黑木耳、红花籽油、玉米油等等。其它含卵磷脂丰富的食物有:蛋黄(每日一个为宜)、鱼头、鳗鱼、小鱼、动物肝脏等等。


8.注意饮食卫生,避免寄生虫感染:饮食不洁,吞入蛔虫卵,蛔虫可逆流进入胆道,在胆道产卵、死亡、引起胆道感染,均可成为结石的核心体,形成胆系结石。

清远市中医院消化中心是清远地区唯一国家级“十二五”重点中医专科,中心是集重点专科、重点学科、重点研究室、重点硕士、博士生培养基地“四位一体”的专科,拥有国医大师传承研究室1个,省市名老中医传承研究室2个,为省级鲜药民族医药研究开发临床基地,为广州中医药大学、广东药科大学硕士生、博士研究生培养基地,是地区中西医结合治疗脾胃消化病的龙头科室。

     

该中心脾胃病科在2011年获得“广东省中医重点专科”后,2012年成功成为“十二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建设单位,成为清远市首个“国家级”重点专科。


消化内镜中心拥有先进的内镜诊疗技术设备,每年胃肠镜检查和治疗7000余人次。内镜中心开展胃肠道疾病内镜下诊断及各种内镜下治疗,如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APC)、内镜下粘膜切除术(EMR)、内镜粘膜下剥离术(ESD)、内镜黏膜下挖除术(ESE)、消化道出血内镜下止血术、吻合口狭窄的内镜下治疗、内镜下胃造瘘术、内镜下消化道异物取出术、消化道梗阻内镜下支架置入术和各种营养管置入术,以及超声引导下肝穿刺活检术、胆总管结石和梗阻的内镜下治疗(ERCP)等,且为“国家危险性上消化道出血救治基地”。


返回列表
医院本部
地址:广东省清远市清城区桥北路10号
联系电话:0763-3338716
传真:0763-3338716
邮编:511500
备案信息

Copytight ©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清远市中医院
粤ICP备16062804号
粤公网安备 44180202000103号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