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容易口干舌燥,干咳?来杯古人推荐的五汁饮试试
- 发布时间:2020-11-19
- 作者:吴茂勇
- 点击数:次
秋天来了,秋燥的脚步近了

清代吴瑭《温病条辨》云:秋燥者,秋金燥烈之气也
凡病温者,始于上焦,在手太阴。太阴温病,但热不寒,或微寒多热,舌干口渴,此乃阴气先伤,阳气独发,名曰瘅疟,五汁饮主之;吐白沫粘滞不快者;燥伤胃阴者,五汁饮亦可沃之,此为甘寒救液之法。
五汁饮
梨汁,荸荠(bí qi)汁,鲜芦根汁,鲜麦冬汁,鲜藕汁(亦或蔗汁),五汁合而为饮,治太阴温病,热灼津伤,口渴,吐白沫,粘滞不快之症,共奏甘寒清热,生津止渴之效。
梨为蔷薇科植物白梨、沙梨、秋子梨等的果实。甘,微酸;凉。归肺、胃、心、肝经。具有清肺化痰;生津止渴的功效;主治肺燥咳嗽;热病烦燥;津少口干;消渴;目赤;疮疡;烫火伤。
荸荠,亦称马蹄,莎草科荸荠属植物荸荠球茎。甘,寒。归肺、胃经。具有清热,化痰,消积的功效。主治温病消渴,黄疸,热淋,痞积,目赤,咽喉肿痛,赘疣
鲜芦根,亦称苇根、芦头,为禾本科植物芦苇的新鲜根茎。甘,寒。归肺、胃经。具有清热生津,除烦,止呕,利尿的功效。用于热病烦渴,胃热呕哕,肺热咳嗽,肺痈吐脓,热淋涩痛
鲜麦冬,为百合科植物麦冬(沿阶草)的新鲜的块根。甘,微苦,微寒。归心、肺、胃经。具有养阴生津,润肺清心的功效。用于肺燥干咳。虚痨咳嗽,津伤口渴,心烦失眠,内热消渴,肠燥便秘;白喉。
藕,为睡莲科植物莲的根状茎。甘;寒。归经心、脾、胃、肝、肺经。具有清热生津,凉血,散瘀,止血的功效。主治热病烦渴;吐衄;下血。
五汁饮制作方法
原料:梨100g,荸荠100g,藕100g,麦冬500g,鲜芦根100g。
制作方法:将上述五物分别绞碎如泥,用布拧汁或榨挤汁。若麦门冬及芦根不易挤汁时,可在绞碎后加等量凉开水,浸润30分钟后再挤汁。将五汁混合均匀后即可饮用。
功效:“五汁饮”具有清热润燥,养阴生津的功效。虽然制作起来繁琐,但口感和功效都不错,一般家庭可以尝试操作,榨取一次分多次饮用。其中生梨、马蹄、莲藕均为果蔬,其中生梨性味甘寒,具有清热化痰、生津润燥之功;马蹄性味甘平,清热化痰、凉润肺胃的功效;鲜藕入膳,能清热生津、凉血止血。此外,苇根即芦根,性味甘寒,可以生津除烦,解毒止呕;麦冬性味甘寒,同样具有润燥生津、清心养阴的功效。
五汁饮化裁(延伸)
处方:蜜柑2个(去皮、子)、鲜藕120克(去节)、荸荠20个(去皮)、青果20个(去核)、生姜1薄片(去皮)润燥止吐五汁饮,芦荠甘蔗竹沥姜,呕吐不下硫汞坠,积痛作吐化滞良。此方中五汁即芦根、荸荠、甘蔗、竹沥、姜汁。用于止呕。
提醒糖尿病的患者,五汁饮中梨或甘蔗的含糖量很高,所以说如果有糖尿病的病人,就要把梨或甘蔗去掉。对平素畏寒怕冷、大便稀溏等阳虚及脾胃虚弱人群忌服。
参考资料:《温病条辨》、《中华本草》《慈禧光绪医方选议》、《杂病心法要诀》,图片来源网络。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