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月10日,东城某学校的学生小明突发心脏骤停,经过清远市中医院医护人员紧急施救将其从“鬼门关”拉了回来,随后转到重症医学科继续接受治疗。(见清远市中医院服务号6月24日推文《20岁小伙心跳骤停,急诊医护妙手施救“重启”生命》)目前小明身体状况如何?日前,从清远市中医院重症医学科传来好消息——经过一段时间精心治疗,小明成功脱机拔管,各器官功能恢复,转至普通病房康复治疗后,目前已出院。
据介绍,小明在过去的体检中发现“右束支传导阻滞”,但是并未引起重视,事发当天下午在教室上课期间无明显诱因下突发神志不清、呼之不应,伴有抽搐,无呕吐,无二便失禁等,立即送至校医务处紧急处理,清远市中医院急诊救护车到达现场后,考虑突发心跳骤停,立即给予胸外心脏按压、气管插管、电除颤、静注肾上腺素等一系列抢救措施,约半小时后患者恢复自主心律,并接回急诊进一步治疗。
考虑小明仍昏迷,生命体征不稳定,病情危重,收入重症医学科监护治疗。
医生根据急诊查CT提示严重肺水肿,血气分析提示低氧血症,入住重症医学科后,医护人员立即予呼吸机辅助通气。转至重症医学科半小时后,再次出现惊险的一幕,小明再次出现心室颤动,见此情形,医护人员沉着冷静,技术娴熟,为小明采取心肺复苏术、电除颤等积极抢救措施,10分钟后恢复自主心律。
经诊断,小明为恶性心律失常、心室颤动、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心跳呼吸骤停 心肺复苏术后、脓毒血症以及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考虑小明反复出现恶性心律失常,随时有可能再次出现心脏骤停,病情凶险,重症医学科主任曾凡鹏连夜赶回病房,紧急组织心血管内科、神经内科等多学科医师会诊协助抢救治疗,详细追问病史,明确心脏骤停原因,制定相应治疗方案,积极与家属沟通病情。
经治疗后小明神志逐渐清醒,但由于突发心脏骤停,缺血缺氧时间较长,心肺复苏成功后小明呼吸循环系统仍不稳定,且缺血再灌注损伤,对小明多器官功能造成一定程度损害,病情复杂,重症医学科根据病人情况多次进行疑难病例讨论,针对性提出升级抗生素、CRRT等治疗方案,以清除体内毒素及炎症介质、改善心肾功能,并在呼吸支持、循环支持、营养支持等方面制定出详细治疗方案。
6月25日,经过重症医学科医护人员精心治疗和护理,小明生命体征平稳,尿量增多,腹胀减轻,感染情况好转,各器官功能恢复,病情好转,并成功脱机拔管,转至普通病房继续治疗。“谢谢你们救了小明!”看着小明转危为安,小明家人和学校老师到医院对医护人员连声致谢。日前,患者已出院。
右束支传导阻滞(RBBB)简称右束支阻滞。通俗来讲,心跳的节奏由窦房结控制。窦房结产生电冲动,然后通过传导纤维将电冲动传导给左右心室,这个冲动刺激心肌细胞收缩产生心跳。将冲动传导给右心室的纤维叫右束支。左右两侧的传导一般是同步的。如果右束支发生传导减慢或中断,称为右束支传导阻滞。右束支阻滞可见于心脏结构及功能正常的人,但较少。以儿童和青年人较多,以不完全性右束支阻滞较常见。不完全性右束支阻滞患者可见于先天性心脏病,以房间隔缺损尤为多见,也可见于室间隔缺损伴双心室扩大、肺静脉畸形等;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患者约有1/3可出现。右束支传导阻滞本身不产生明显的血流动力学异常,故临床上常无症状。如出现症状则多为原发疾病的症状。
专家介绍,一般来说,如果没有原发病,右束支传导阻滞对心脏射血并无明显的影响。所以不必过分在意,隔一段时间随访即可。但是如果出现和心脏供血相关的症状,比如黑朦,感到头晕或者心跳异常的情况,则要重视。
右束支传导阻滞的治疗主要是针对病因及基础疾病的治疗。因为右束支阻滞本身对血流动力学无明显影响,临床上常无症状,可不需特殊处理。应定期随访观察(包括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定期检查)。
但如果出现以下情况时应考虑安置起搏器:①出现肯定与右束支传导阻滞有关的黑朦、晕厥、阿-斯综合征者。②心电图表现为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合并有左后分支阻滞和(或)左前分支传导阻滞等双分支、三度房室阻滞时。
如果检查有右束支传导阻滞,专家建议,要积极寻找病因,如针对冠状动脉疾患、高血压、肺心病、心肌炎、先天性心脏病、电解质紊乱等进行治疗,可延缓或纠正右束支阻滞的发生和发展。适当劳逸,饮食有节,按时起居,适当参加体育锻炼。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