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身体健康是人类的最重要的财富,随着人类社会经济的日益繁荣与进步,精神活动的丰富多彩,物质生活的极大提高,人们对健康的渴望越来越迫切,因此也越来越重视学习并遵循养生之道。
中医养生观念源远流长,自《内经》始,中医养生学主张人体养生顺从自然规律,顺应四季更迭、四时变化,根据四时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自然规律,冬季养生应以封藏、固摄阳气精气为主,冬季养生做好了,来年之春生夏长才能化生有源,所以在中医养生中冬季养生是重中之重。如何做好冬季养生呢,清远市中医院治未病中心专家们向广大群众支招来了!
1、多补"点"水:冬天虽然排汗排尿减少,但维持大脑与身体各器官的细胞正常运作依然需要水分滋养。冬季一般每日补水应多于2000~3000毫升。
2、要出"点"汗:冬季养生要适当动筋骨,出点汗,这样才能强身体。锻炼身体要动静结合,跑步做操只宜微微似汗出为度,汗多泄气,有悖于冬季阳气伏藏之道。
3、需防"点"病:冬季气候寒冷,容易诱使慢性病复发或加重,应留意防寒保暖,尤其是预防大风降温天气对机体的不良刺激,备好急救药品。同时还应重视耐寒锻炼,提高御寒及抗病能力,预防呼吸道疾病发生。
4、请调"点"神:冬天寒冷,易使人情绪低落。最好方法是根据自身健康状况选择一些诸如慢跑、滑冰、跳舞和打球等强度不等的体育活动,这些都是消除烦闷、调养精神的良药。
5、要早"点"睡:“冬天不宜清早出夜深归,冒犯寒威”。早睡以养阳气,迟起以固阴精。因而,冬季养生要保证充足的睡眠,这样有益于阳气潜藏,阴津蓄积;立冬后的起居调养切记"养藏"。
6、需进"点"补:科学进补,进补分食补和药补。在食补上,阳气偏虚的人,选羊肉、狗肉、鸡肉等温性食物。气血双亏的人,可用鹅肉、鸭肉、乌鸡等。不宜食生冷燥热的人,选用枸杞子、红枣、木耳、黑芝麻、核桃肉等。药补则一定要遵医嘱,一人一法。冬令进补时,为使胃肠有个适应过程,最好先选用红枣炖牛肉、花生仁加红糖,也可煮些生姜大枣牛肉汤,以调整脾胃功能。
7、再护"点"脚:冬季健脚即健身。天天坚持用温热水洗脚,最好同时按摩和刺激双脚穴位。天天坚持步行半小时以上,活动双脚。早晚坚持搓揉脚心,以增进血液循环。
除此之外,在饮食起居上,注意早睡晚起,避寒就暖。饮食方面多食温热,少食寒凉。运动养生方面,主张适度运动,避免高强度剧烈运动,量力而行、防受凉,运动时不要穿的过少,身体发热时不宜一下脱得太多,切忌穿汗湿衣服在冷风中逗留,以免着凉。
“冬季进补来年打虎”,冬令进补除了食补还可药补,药物进补在冬季首推膏方,膏方具有补虚和治病两大特点,一些春夏易发之病,如果能在冬季将身体调养好,就不易发作,正所谓“正气内存,邪不可干”。而且膏方使用方便,百姓易于接受。我院多年前就开始为广大百姓提供膏方服务,有几十种协定膏方,还可熬制个性化膏方,年销售量上万瓶以上,受到广泛好评。
艾灸以温经散寒,通络活血为主要功效,冬季天寒地冻,经脉易闭阻不通,寒凝血瘀,长期以往容易导致各种不适,艾灸疗法恰恰能改善这些病症,非常适合冬季操作,我院治未病中心开展有督脉灸、任脉灸、热敏灸、温针灸、箱灸等多种艾灸项目,在冬季尤其在三九天,由专业医师为广大市民辨证论治,选取合适的治疗方案。欢迎有需要的市民前来咨询治疗!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