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着“全面二胎”政策放开,不少80后、70后纷纷开展二胎计划,35岁以上高龄孕妇随之增多。然而,年龄太大,卵巢”老了,卵子老化,出现妊娠机会下降、流产率增高、异常胎儿比例升高、产科并发症增高,为此,卵巢功能衰退成了二胎计划的“绊脚石”。那么,卵巢衰退有什么常见的表现?清远市中医院妇科主任刘玉兰表示,卵巢功能衰退,中医治疗以 “整体观念”和 “辨证论治”为特点通过辨证论治,从而改善卵巢功能
卵巢功能衰退有哪些临床表现?
刘玉兰指出,中医学并无卵巢功能衰退的病名,根据其临床表现,属于年未老而经水断、月经先期、月经后期、月经过少、月经先后无定期、不孕等范畴。中年妇女面临着家庭和事业的压力,随着时间推移,其卵巢功能渐趋衰退,《素问·上古天真论》曰:五七阳明脉衰,面始焦,发始堕。六七三阳脉衰于上,面皆焦,发始白。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病理上看,主要为肾虚、肝郁、脾虚、血瘀,从而表现为胞宫功能低下、胞宫失养。
据了解,肾虚意为肾藏精,主生殖,素体肾虚,高龄更虚,或五脏之伤,累及于肾,致使冲任胞宫胞脉失养,卵功早衰;或肾虚波及他脏,多脏受累,卵功低下。故本病之本在肾,常累及肝、脾、心等多脏,致使病情复杂。肝郁意为肝藏血,主疏泄。高龄经孕产乳数伤于血,肝血不足,肝气易于郁滞,引起冲任失司,经水不调;或肝气郁结,气滞血瘀,胞脉阻闭,经水不行,卵功低下。脾虚,中医认为,脾主运化 ,为气血生化之源,人体后天之本。
若饮食失节、贪凉饮冷,或过度节食,均可损伤脾胃,气血生化乏源,冲任血海亏少,致经少闭经,卵巢储备功能下降。血瘀意为外邪(寒热湿)入侵、情志所伤、劳逸失度及外伤均可致血瘀。瘀阻冲任胞脉,血海不按时满盈,致月经过少、月经后期、闭经、不孕。
辨证论治调理阴阳平衡
1、肾精不足证
证候: 月经后期而至、经来量少色淡、闭绝不行,婚久不孕、腰膝酸软、头晕耳鸣、带下稀少、性欲淡漠,舌淡苔少,脉沉细。
治法: 补肾填精,调补冲任。
方药: 归芍地黄汤 (《 症因脉治 》)加减。
2、肾阳虚证
证候:闭经、少经,阴寒逆冷,面色苍白,畏寒肢冷,腰酸神疲乏力,带下清冷,性欲淡漠等症状。
治法:温肾助阳、兼补肾阴。
方药:二仙汤加菟丝子、山药、熟地黄等。
3、肾阴虚证
证候: 头晕耳鸣,腰酸腿软,烘热汗出,失眠多梦,五心烦热,口燥咽干,肾虚天癸渐竭,冲任失调,血海蓄溢失常,可见月经周期紊乱,经量少或多。
治法:补肾养阴。
方药:六味地黄丸加女贞子、墨旱莲、仙茅、淫羊蕾等。
4、心肾不交证
证候:心烦失眠,心悸易惊,甚至情志失常,头晕健忘,腰酸乏力。
治法:滋阴降火、交通心肾。
方药:百合地黄汤合甘麦大枣汤。若咽干加元参;大便秘结者加大黄、当归;带下色黄加知母、黄柏。
5、脾肾阳虚证
证候: 月经后期而至、经来量少、闭绝不行或年未老经水断,腰膝酸软,畏寒肢冷,纳呆,精神萎靡,面色晦黯,肢软无力,或带下量多,色白清稀,舌淡苔白,脉沉细。
治法:健脾温肾。
方药: 健固汤 (《傅青主女科》)加减。
6、肝郁气滞证
证候:烦躁,喜叹息、头晕、健忘、胸闷、月经不调,舌红苔白,脉弦细。
治法:疏肝理气。
方药:丹栀逍遥散加减。若乳房胀痛加橘叶、炒麦芽;月经停止加三棱、莪术、红花等。
7、气滞血瘀证
证候: 月经过多,崩中漏下,经血色黯夹血块。或全身疼痛,痛有定处。舌质紫暗,有瘀点或瘀斑,脉细或涩。
治法:理气活血、调理冲任。
方药:血府逐瘀汤(《医林改错》)加减。
8、寒凝血瘀证
证候:月经后期,经量多少不一,色紫夹块,经行不畅,小腹疼痛拒按,或腰骶疼痛;舌质暗或紫,脉涩。
治法:温经散寒,活血化瘀。
方药:少腹逐瘀汤(《医林改错》)加减。
(部分素材来源于网络)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