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什么是肌酐?肌酐为什么可以反映肾功能?
清远市中医院肾内科副主任毛怀东指出肌酐是一种小分子物质,其通过肾脏肾小球排泄到体外,肾小管几乎不吸收。一旦血肌酐水平升高则说明肾脏排泄肌酐的能力下降,也就是说肾脏功能受到损害。所以,临床上常用血肌酐作为肾功能损伤的重要标志。
据了解,肌酐是肌肉在人体内代谢的产物,20g肌肉会代谢出1mg的肌酐,其中包括血肌酐和尿肌酐。肾脏是肌酐排泄的主要器官,肌酐由肾小球滤过后经肾小管排出体外,肾小管基本上不回吸收,也不再分泌。
血液中的肌酐有两大来源,包括外源性肌酐,即来自食物中动物瘦肉的分解;内源性肌酐,即体内肌肉代谢的产物。肌酐的排出主要是由肾小球滤过排出体外。在肉类食物摄入量稳定,身体的肌肉代谢又没有很大的变化,肾脏功能又很好的情况下,体内的肌酐含量是会比较稳定的。正常的肌酐参考值是:男性54~106μmol/L,女性44~97μmol/L(女性肌肉没有男性发达)。由于各地各医院所采用的检测方法和检测仪器不同,参考值也会有所不同。一般情况下,由于人体的肌肉量和饮食相对稳定,故肌酐的生成量也是相对恒定的,体内总肌酐=血肌酐+尿肌酐,尿肌酐排的越多越好,说明肾脏滤过功能强大。
“一旦血肌酐水平升高则说明肾脏排泄肌酐的能力下降,也就是说肾脏功能受到损害。故临床上常用血肌酐作为肾功能损伤的重要标志,且与肾功能损害程度呈正相关。”毛怀东表示,通过血液肌酐的浓度测定以及清除率的测定就可以检测到肾脏是否有异常,甚至可以对肾功能衰竭做检测。当然,肾衰竭也是有几个阶段的,而不同的阶段,血肌酐是不一样的。当患者处于肾贮备能力下降期,虽然此时没有明显的症状反应,但已经进入到了肾衰竭的阶段,肌酐会维持在正常的水平,也就是133到177。
当肾衰竭的病情进入到了氮质血症期,此时已经有明显的身体反应,血肌酐一般是在450以下。当进入到尿毒症时期,血肌酐则可以在707以上,此时肾衰竭已经非常明显了,必要时需立即血液透析治疗,否则对患者的生命都是可以构成威胁的。
“谢谢医生,谢谢你们!”日前,一位48岁患者邓某手执锦旗,满怀感激回到清远市中医院肾科中心,为肾内科医护人员献上一面锦旗表示衷心感谢。原来,邓某不久前因“头晕呕吐伴双下肢乏力2天”入住清远市中医院,经诊断为2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2型糖尿病性乳酸中毒、2型糖尿病肾病、高钾血症。血肌酐达1200umol/L,为慢性肾衰急性加重患者。
肾内科副主任毛怀东立即予以患者急诊血透,补液消酮、降糖、纠酸、降钾对症治疗。同时予以清肾汤予以清泻排毒,益气补肾等对症支持治疗。经治疗,患者复查肾功能逐步,血肌酐水平迅速从1200umol/L多下降至100umol/L多,停止血液透析1周后复查肌酐水平202.7umol/L,患者病情好转要求出院。
毛怀东表示,该慢性肾衰急性加重的患者,通过予以处理原发病、血液透析及清肾汤等中西医结合治疗,成功逆转了急性肾功能衰竭,血肌酐水平迅速从1200umol/L多下降至100umol/L多,避免了长期血液透析治疗。
该患者肌酐变化趋势图如下:
无独有偶,同期的另一位63岁的患者黄某不久前因“发热、胸闷7天”入住清远市中医院,入院后患者反复高热,降钙素原高达:13.47(ng/ml),肌酐也进行性增高,最高达到993.5umol/L,结合焦痂体征及各项检验检查,考虑为恙虫病导致脓毒血症、急性肾衰,存在透析指征,但患者及家属因经济等原因拒绝血液透析,要求中药治疗。后根据患者病情及要求,毛怀东拟定了抗感染及清肾汤内服等中西医保守治疗方案,一周后,患者感染得到了控制,肌酐水平也从900umol/L多下降至100umol/L多,病情好转出院,目前经复查,肌酐已恢复正常。
“肌酐、尿素氮及尿量等水平反应了急慢性肾功不全病人的肾功能状况。这些指标越高,肾功能的损伤程度越严重。”
毛怀东表示,他通过向中医界肾病泰斗潜心学习,结合现代西医生理病理药理知识,及临床研究,制定出清肾汤1、2、3、4号方,通过清泻排毒、活血祛淤、益气补肾等治疗方法,对治疗急慢性肾衰竭取得良效,成功逆转、改善了多名急慢性肾衰患者的肾脏损害,使他们的尿素氮、肌酐等尿毒素明显改善,拯救了患者生命,减少了患者短期或长期血液透析风险,大大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改善了患者的生活工作质量。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