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家中有老人出现静止性震颤、肌强直、运动迟缓、步行困难……等帕金森病症状,到医院就诊,该挂什么科呢?帕金森病是一种常见于中老年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现已成为继心脑血管病、肿瘤之后的中老年第三大“杀手”,患者就诊时需挂神经内科或神经外科专家门诊。
中老年起病,男性略多于女性
帕金森病是一种以震颤、肌肉僵直、运动减少和姿势反射障碍等为临床特征的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疾病。其主要病理改变为黑质-纹状体多巴胺神经元进行性变性、死亡,同时伴有嗜酸性包涵体,Lewy体。由于脑内神经递质多巴胺(DA)的生成、代谢障碍,造成以多巴胺能系统与胆碱能系统为主的脑内多种神经递质之间的不平衡,从而引起以运动功能紊乱为主的一系列临床表现。
帕金森病的病因至今尚不完全清楚,大部分病患为散发,仅小部分呈现家族化,与遗传和基因突变有关。老化是唯一得到公认的与帕金森相关的独立危险因素,目前认为遗传的易感性在老化进程中受环境因素的触发是导致帕金森发生的关键环节,近十余年来对此病病因、发病机制的研究有了较大的进展。
帕金森病中老年起病,男性略多于女性。起病缓慢,症状常自一侧肢体(可单个上肢或下肢)开始,逐渐波及同侧和对侧上下肢,早期病人双侧肢体症状不对称。极少数病人起病可能为头颈、躯干部位。震颤约有1/3病人以此为首发症状。约有70%-80%病人有此症状。肌强直是肢体肌群和躯干肌群伸肌的肌张力同时增高,因此在被动活动患肢时可感到“铅管样强直”,如肢体合并震颤,则检查时有“齿轮样”的感觉。运动徐缓早期由于前臂和手指肌张力增高,使手指精细动作受限,写字时字迹弯曲,越写越小,尤其在行末时特别小,称“小写征”。
帕金森病的早期症状需警惕
清远市中医院脑病科神经内科医生成卓霖指出,帕金森病至今最有效的方法是用药物改善症状,药物治疗主要在提高脑内多巴胺的含量及其作用以及降低乙酰胆碱的活力,多数患者的症状可得到缓解,临床上药物治疗应遵循的基本原则为:根据患者的年龄、主要症状类型、严重程度及经济承受能力等要素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从单药小剂量开始、缓慢递增,尽量以最小剂量获得相对满意的疗效,以维持患者生化质量或(和)必要的工作能力为参照。手术治疗是药物治疗的一种有效补充。康复治疗、心理治疗及良好的护理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症状。
成卓霖指出,有以下症状需要警惕:
1.静止性震颤
在安静或者全身放松的情况下出现的震颤,情绪紧张的时候震颤会加重,而睡眠的时候则消失。一般首先出现在左手或者右手,拇指和食指有类似于搓丸子的动作。震颤常为首发症状,占80%。
2.运动迟缓
各种日常运动缓慢或者出现困难:起步困难,在走路过程中步子越走越快,步幅越来越小,想要停下的时候,身体向前冲,无法及时停止动作,容易跌倒;写字越写越小,越写越歪;声音变小,音调变低;系鞋带、扣纽扣的日常活动变得困难。
3.自主神经功能障碍
帕金森病在自主神经功能方面也有所表现,也就是我们所谓的“植物神经”。直立性低血压出现在约30%的帕金森病的患者中,表现是站立的时候由于血压的降低出现头晕,甚至是晕厥,而平卧之后可以迅速的缓解头晕的症状。
4.睡眠障碍
有部分帕金森病患者在发病的前几年中出现睡眠障碍,可以表现为夜梦增多,并且在梦中大喊大叫,大幅度的拳打脚踢,甚至踢伤同床的老伴等,我们称之为快速动眼期睡眠障碍。
5.语言障碍
表现为发音低、构音不清、口吃或重复语言,称为“慌张语言”。写字时颤抖歪曲、行距不匀、越写越小,称为“小写症”。
6.肌强直
患者感受到肌肉变得僵硬,关节出现疼痛,一般先出现在手腕和脚踝的部位。病人会主诉全身容易疲劳,懒得说话不想动弹。
7.排便困难
胃肠道功能出现障碍,胃肠道蠕动功能减弱,排便出现困难,便秘十分常见。早期的帕金森病患者便秘不会很严重,老年人如果出现不明原因的长期便秘,同时感觉自己行动明显缓慢、手脚不灵活或者发抖,则应及时就诊。
8.脸部表情减少
帕金森病会使人的脸部表情明显减少,眼睛也很少眨,沦为“面具脸”,看起来精神很差,像是情绪低落、心情沮丧的样子,常常被误诊为忧郁症。其实只是脸上缺少表情变化,并非真正的抑郁症,因此抗抑郁治疗改善不明显。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