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8岁的周老伯寒夜里不小心被卫生间门口的脚垫绊倒,摔成股骨粗隆骨折,在病床上至今起不来;83岁的陈奶奶冬日晨练不慎跌倒,造成腰椎骨折,在病床上一躺就是一个月……每年冬季,清远市中医院骨科都会进入老年病号就诊的高峰期,很大部分老年病号都是像周老伯、陈奶奶这样的老年性骨质疏松患者,清远市中医院脊柱外科医生分析称,冬天天气寒冷,对不少老年骨质疏松患者来说,是个坎儿,其中很关键的一个因素是,冬季老年人活动少,骨量流失增加,加重了骨折的风险,骨折后并发各种心脑血管意外的风险随之加大。
“老年性骨质疏松患者如何“过冬”?”
清远市中医院脊柱外科医师黄嘉升介绍,骨质疏松症是中老年人常见的一种全身性骨骼疾病,疼痛、驼背、身高降低和骨折是骨质疏松症的主要表现。有研究表明冬季老年人骨折发生率明显高于夏季,维生素D是钙吸收的重要激素,但食物中存在的天然维生素D非常少。人体的维生素D基本都是通过紫外线照射皮肤合成的,冬天由于太阳斜晒,紫外线减少,而人们穿着衣服较多,皮肤暴露较少,体内的维生素含量明显低于夏天。另外,血中维生素D激素的含量对于减少跌倒,增加肌肉的力量和协调能力也是至关重要的,冬天维生素D水平下降,老年人就容易跌倒,也就容易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另外,由于天气寒冷,人们的活动也会相对减少,也影响到了体内钙的吸收,钙摄入不足,自然骨吸收就会增加,也就会加重骨质疏松。
冬季养生
黄医师指出,按中医理论而言,冬天是闭藏的季节,此时阳气潜藏、阴气盛极,人体的阴阳也与自然界相符,将阳气渐渐收于内。所以冬季养生应以敛阴护阳为根本,为来年春天的生机勃发做好准备。天气寒冷,防寒保暖是当务之急。骨质疏松老年人一定要注意背部的保暖。从中医讲,背部为阳中之阳,足太阳膀胱经和督脉都是从这里经过的。督脉总管一身的阳气,如后背吹到寒风,就会损伤人体的阳气,营卫不和,易受风寒。足太阳膀胱经也主一身之表,风寒之邪侵袭人体时,足太阳膀胱经首当其冲,人体会出现风寒痹阻,全身骨骼和关节疼痛。保暖可以多穿件马甲之类的衣服或铺好被褥,经常让背部晒晒太阳,使背部不会着凉,温通经脉。
体育锻炼对于防止骨质疏松具有积极作用
“坚持运动能预防骨质疏松。”黄嘉升表示,体育锻炼对于防止骨质疏松具有积极作用,负重运动可以让身体获得及保持最大的骨强度。“冬天动一动,少生一场病;冬天懒一懒,多喝药一碗。”
骨质疏松老年人晨练最好等到日出以后再进行,日出后不仅气温上升,空气中的污染物也会减少,同时足够的光照能促进维生素D的活化,有利于钙质的吸收和骨骼代谢功能。场地尽量是土地或草地,大风或雨雪天不宜户外运动,一方面是防止滑跤跌倒风险,另一方面也是防止风寒湿邪,避免呼吸道感染。活动之前,一定要先活动各个关节,以免受伤。
骨质疏松老年人冬季补什么?
黄嘉升介绍,冬季进补养生,食物还是以护阳温补为上。骨质疏松老年人冬令进补也强调“补肾”的原则,“五色当五脏”,黑色与肾脏相合,所以如黑米、黑豆、黑芝麻、黑木耳、乌骨鸡、甲鱼、海带、紫菜等物,都可以养肾气。
冬令进补还要在保温、御寒的基础上。选用高热量、高蛋白的食物或中医所说的“温热”食物,如牛肉、羊肉、鸡肉、鹿肉、鱼虾、鸽、海参、乳类等,但除“滋补”外,还要适当补充维生素,如薯类、大白菜、萝卜等富含维生素C、维生素B、维生素A,不仅可以补充足够维生素,还可清内热而起到“护阳”的作用。这也符合骨质疏松病人的膳食要求,补充适量的蛋白质和维生素C、维生素A能促
进骨胶原蛋白形成,促进骨细胞代谢。
此外,骨松老年人的中药进补,应该根据各自体质特征而适应进补,而不是一律温补肾阳的中药如鹿茸、仙灵脾、海马、冬虫夏草等。最宜补益气血,正气充足,营卫肌腠坚固,风寒湿邪才能不乘虚而入;补肾强骨,骨髓充养,熏泽骨体,达到筋骨强健之根本。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